為什麼我要大聲支持馬躍比吼
這輩子,我從來沒有為特定的政黨、政治人物、或民代參選人站台或背書過,遑論專門寫一篇文字,對某一位參選人公開表達支持。但是此刻,我要先推開手邊的各類急迫工作,懇請台灣的原住民朋友們,在這次平地原住民的立委選舉時,把選票投給馬躍比吼。
十餘年前,我在第二屆「永續台灣報導獎」的影片類評審工作裡,第一次看到馬躍的紀錄片作品《心中的土地》。那一回,《心中的土地》得到了首獎,我也認識了這位一頭烏黑捲髮、總是掛著大男孩般溫暖笑容的靦覥的馬躍。我至今記得,那部作品裡最讓我動容的,是馬躍不僅直指漢人對待原住民土地的不公不義,也同時反省、揭露部分原住民無法拒絕利益誘惑的問題。那是我過去在台灣的紀錄片中不曾看過的批判觀點;尤其這樣的觀點,是被一位憨厚和煦的年輕原住民紀錄工作者,尖銳的、不閃躲的提出來。在「政治正確」的台灣話語環境裡,我認為這是非常可敬的道德勇氣。
在一張設計醒目大氣的競選印刷品上,馬躍寫著:「四百年來我們期待的改變,其實就是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來改變自己,變得自信、變得勇敢,也一起來改變這個國家。」十幾年後,馬躍呼喚原住民同胞更勇敢地改變自己,建立更大內在自信的熱情和決心,與日俱增,頂天立地。他對原住民文化、族群、語言、環境、土地的政治實踐,從十幾年來累積的豐厚紀錄片創作與原民運動中,毅然轉換戰場,進入直接的參政行動。因為他太清楚,台灣各族原住民面臨的存續問題,已經嚴峻到來不及以紀錄片的方式搶救。
這個島嶼,有個看起來貌似宿命的現象,就是經過日本殖民政權與國民黨政權的百年統治之後,它宣稱要取得政治主體性的反對黨(例如民進黨),一路以來視野短淺格局窄小,多半只能複製他的壓迫者的政治操作邏輯;而島嶼上的原住民族,也大抵被馴化得或者難以跟世界上許多其他原住民族捍衛主體權利的行動能量相比,或者只能在政治正確的今日,為了一點點被漢人政府施捨的「雞肋」,而將力氣更多的浪費在內部矛盾與利益糾葛之中。
但是馬躍拒絕相信或接受這樣的宿命。這些年來,我看著他參與更多和原住民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看到他斷然拒絕與繼續犧牲原住民權益的漢人社會妥協。他以強硬的姿態和批判的語言,讓漢人社會與部分原住民社群,同樣畏懼他的話語和行動。然而,在台灣這個現實性格超過一切的移民社會,我們太難以看到這樣的硬頸,無論漢族或原住民族;而這正是我們那個政治妥協、利益交換、行動乏力的立法院,以至於整個台灣的政治生態,都迫切需要的政治人格與典範。
台灣的年輕原住民世代,要更勇敢、更大步地將過去那個被時代錯誤與政治悲情綁架的時代,甩到歷史的垃圾桶裡,昂揚的面對屬於自己可以改變和建立的社會。馬躍比吼從對這塊島嶼深厚的愛出發,用堅定的行動,展現新世代該有的視野、氣度、想像力、與行動力。我們一起將馬躍送進立法院,不僅僅是讓他替我們打擊不公不義、解決各種眼前問題,而更是為了讓他的政治實踐,鼓舞起更多的理想青年,一起進入體制內或體制外的各類政治場域,重返政治社會。
請把票投給馬躍,做為開始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郭力昕
馬躍的朋友、政大廣電系副教授
20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