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一月四號的《中國時報》時論廣場刊登了張立本先生的「弘揚客家文化 從翻譯切入」一文,提到了《客家電視台》收視率升不起來,他認為癥結是在於語言沒有跟著社會發展而演變。我對這個問題也很關心,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
客家人口只佔全台人口兩成,收視率不高可能是因為針對全台灣收視戶做調查,而不是針對客家收視戶。如果,要以全台灣收視比率來評定客家電視台的成敗,我很懷疑這個電視台到底是做給誰看的?或者,這個電視台「主要」是做給誰看的?換句話說,《客家電視台》首先要在乎的應該是在客家族群中的收視率,這部分若能達到就已經達到目標,至於其他族群,願意來看《客家電視台》當然很歡迎,收視率則無須強求。
我很羨慕客家人有自己的電視台,我也夢想有一天阿美人也有自己的電視台。從國父創立「興中會」到現在,從來沒有一個針對阿美人的,以阿美語發音的系列電視節目,電視上播放了N遍康熙乾隆,廖添丁和鄭成功,蔣經國跟宋美齡,而「寒夜」也都有了續曲,不知何時才能看到阿美人的歷史?阿美人的英雄?
雖然電視上偶爾還是會看到阿美人的消息,但總是酗酒的醉人、失業的工人、蓋違章建築的浪人或侵佔國有土地的罪人;形象比較好一點的,也只不過是政府大型活動前的唱歌跳舞的小丑;要不然就是把神聖的祭典當作是觀光活動,希望吸引觀光客來消費阿美人的文化。我們永遠只是被紀錄、被觀看、被消費的稀有動物。
會造成這種刻板和錯誤報導,除了因為報導者的素質之外,最主要的是那些拿麥克風和攝影機的人都不是阿美人,他們不斷複製的是主流社會對阿美人的看法,從未呈現阿美人自己的觀點。長年下來,甚至讓阿美人都對自己文化失去信心。張立本先生在文章中提到,影視專職的客家人才並不是重點,但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重點,有優秀的人才,才能寫好自己的歷史,拿回被長年壟斷的詮釋權。
客家人非常幸運,在政黨輪替後成立《客家電視台》,我也希望,不管明年輪不輪替不替,接下來,還能成立阿美電視台、布農電視台、泰雅電視台、排灣電視台...讓各族群都有機會表達真正關心的事情、呈現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各族豐厚的文化資產。更重要的是,在現有一百多個都是漢人主導的電視頻道中,只有把攝影機和麥克風拿回自己手裡,才能扭轉原住民一直被消費的悲慘處境,彌補主流電視台永遠無法提供的少數族群觀點。
一月四號的《中國時報》時論廣場刊登了張立本先生的「弘揚客家文化 從翻譯切入」一文,提到了《客家電視台》收視率升不起來,他認為癥結是在於語言沒有跟著社會發展而演變。我對這個問題也很關心,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
客家人口只佔全台人口兩成,收視率不高可能是因為針對全台灣收視戶做調查,而不是針對客家收視戶。如果,要以全台灣收視比率來評定客家電視台的成敗,我很懷疑這個電視台到底是做給誰看的?或者,這個電視台「主要」是做給誰看的?換句話說,《客家電視台》首先要在乎的應該是在客家族群中的收視率,這部分若能達到就已經達到目標,至於其他族群,願意來看《客家電視台》當然很歡迎,收視率則無須強求。
我很羨慕客家人有自己的電視台,我也夢想有一天阿美人也有自己的電視台。從國父創立「興中會」到現在,從來沒有一個針對阿美人的,以阿美語發音的系列電視節目,電視上播放了N遍康熙乾隆,廖添丁和鄭成功,蔣經國跟宋美齡,而「寒夜」也都有了續曲,不知何時才能看到阿美人的歷史?阿美人的英雄?
雖然電視上偶爾還是會看到阿美人的消息,但總是酗酒的醉人、失業的工人、蓋違章建築的浪人或侵佔國有土地的罪人;形象比較好一點的,也只不過是政府大型活動前的唱歌跳舞的小丑;要不然就是把神聖的祭典當作是觀光活動,希望吸引觀光客來消費阿美人的文化。我們永遠只是被紀錄、被觀看、被消費的稀有動物。
會造成這種刻板和錯誤報導,除了因為報導者的素質之外,最主要的是那些拿麥克風和攝影機的人都不是阿美人,他們不斷複製的是主流社會對阿美人的看法,從未呈現阿美人自己的觀點。長年下來,甚至讓阿美人都對自己文化失去信心。張立本先生在文章中提到,影視專職的客家人才並不是重點,但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重點,有優秀的人才,才能寫好自己的歷史,拿回被長年壟斷的詮釋權。
客家人非常幸運,在政黨輪替後成立《客家電視台》,我也希望,不管明年輪不輪替不替,接下來,還能成立阿美電視台、布農電視台、泰雅電視台、排灣電視台...讓各族群都有機會表達真正關心的事情、呈現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各族豐厚的文化資產。更重要的是,在現有一百多個都是漢人主導的電視頻道中,只有把攝影機和麥克風拿回自己手裡,才能扭轉原住民一直被消費的悲慘處境,彌補主流電視台永遠無法提供的少數族群觀點。